江苏女排人情世故多:宋嘉译陈亦帆勇乐作用小,张怡雯从没上过场
江苏女排最近的表现真是让人瞠目结舌,四连败的背后,除了伤病和主教练的战术问题,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与球队内部的人情世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其中,宋嘉译、陈亦帆、勇乐这些队员的角色、定位以及比赛中的表现,都暴露了江苏女排现有阵容的种种问题。再加上某些球员的“吉祥物”身份,整支队伍仿佛被一层隐形的关系网牢牢束缚,难以突破困境。
我们来说说宋嘉译。这位二传手身高并不占优势,拦网漏洞大,几乎只会将球传给四号位。要知道,作为一名二传,她的任务不仅仅是传球这么简单。应该具备更高的传球节奏感和场上的判断力,然而宋嘉译的传球总是显得力不从心。不仅如此,四号位的球拉不出来,掉头的情况屡见不鲜,简直是对球队进攻的拖累。
施海荣作为主教练,为什么会选择让宋嘉译担任重要位置?答案很简单:宋嘉译是施海荣的“嫡系”。当年在青年队时期,施海荣就把她培养成了二传手。可当球队的孙燕因伤缺阵时,宋嘉译自然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上场。球队的需求和宋嘉译的实力之间,显然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展开剩余65%你能想象一个重要位置被这样一位水平不足的球员占据,球队怎么可能不掉链子?更让人困惑的是,为什么施海荣在阵容选择上如此固执,不去考虑那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?
接下来说说陈亦帆。她作为自由人,在倪非凡受伤后上位,但她的表现令人失望。比赛中的一传质量屡屡出现问题,尤其是在关键时刻,陈亦帆总是避开接球的责任。有些时候,明明是她的区域,球却由吴梦洁接过来,结果不仅暴露了陈亦帆的缺乏主动性,也让吴梦洁的强攻点无法得到合理运作。
难道自由人不该在这样的时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吗?陈亦帆的态度和表现,显然无法与她的职责相符。而且她的不足,也直接影响了全队的防守节奏。
这样的球员,难道真的是团队所需要的吗?如果一名自由人都无法做好接一传的基本功,那队伍怎么可能做到防守反击的顺畅配合?
再来说说勇乐,一个替补发球的副攻。说实话,她的作用几乎等同于零。发球表现也并没有多少亮点,结果就是,球队只好在场上拉着她“顶着”。副攻这一位置本就至关重要,既要提供进攻支持,又需要在防守中做好配合。可是,勇乐的表现连基本的发球都做不好,这样的球员对球队来说,完全没有任何增值作用。
而且在这种情况下,张怡雯从未上场过,却依然坐在替补席上,成为了“水手”。她的存在,几乎就是个“吉祥物”。一个连上场机会都没有的球员,居然还占据了名额,实在让人费解。
不禁要问,江苏女排为何要让一个显然不适合比赛的球员占据位置,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加有潜力的年轻人?
更有意思的是,施海荣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其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。比如,邹佳琪的离开本可以通过其他策略来弥补,甚至可以让张晶晶这样更年轻、更有潜力的二传加入球队。但施海荣却选择了让一个身高1.72米的老将重回赛场,难道是为了延续某种“人情”?张晶晶去往其他球队的决定,也让人感到无奈。
赛季中的何慕表现十分亮眼,难道这位自由人不比陈亦帆强吗?即便她曾经下放到了江西队,但从表现上看,何慕的水平完全可以顶替陈亦帆,且在多个场次中有着更为出色的发挥。结果,主教练依然固执地选择了陈亦帆,这让江苏女排的表现愈发让人失望。
整个球队的阵容选择,充满了“人情味”却又缺乏实战依据。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球员使用,都像是在“互相照顾”,而不是基于实际战斗力的选择。球员的表现差强人意,而这种“人情世故”让江苏女排的整体实力急剧下降。
难道这是管理上的问题?还是人际关系的干扰?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